第二個傳說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出入均靠雙腿,天熱趕路容易中暑生病,有些善心人士將一種具有特
殊香味的草類植物,經曬乾及熬煮後,施予中暑之路人食用後,身體很快就恢復,這些路人認為這種草
應是仙人所賜予的,因此將這些能治病的草稱為仙草,仙人草。
仙草的栽培
仙草自生於台灣中海拔之山麓及平原,盛產於新竹縣關西鎮,苗栗縣三義、銅鑼鄉,嘉義縣番路、竹崎、中埔及水上鄉等地。仙草在台灣之栽培,以往主要是被種在山坡地果園下或菜園邊之副產物,近二十年來,由於台灣南北氣候差異大,仙草栽培方式亦不同,三義以北,於3-4月間以扦插方式定植於本田,而嘉義地區則於11-12月播種於苗圃,待3-4月移植至本田。
因目前尚未有命名的栽培品種,大部分農民均以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篩選的優良品系為栽培種。
仙草的分類
仙草的形狀,株長約50公分的草本植物,莖四方形,覆有絨毛,較低部位的莖呈直立或匍匐生 長。葉有葉柄,葉柄長達1公分覆絨毛,葉身長3-7公分,葉寬1-3公分,橢圓至卵圓形,葉基部為楔形,葉尾為尖形,葉緣鋸齒狀,葉的表皮申肋覆有非常稀 疏的絨毛,葉的背面被覆有非常稀疏的絨毛,花序為輪生聚繖花序,著生於莖頂及葉腋處,花序長達15公分,花梗覆有小絨毛,葉苞片三角形,長4-5mm、寬 3-4mm,正反兩面均覆有絨毛。小花有小花梗,亦覆有絨毛。萼為風鈴草兩唇形,結實後長3-4mm(下唇四方形、上唇的大小與下唇相當、成三角形)。花冠呈紫色、長2-2.5mm覆毛、下唇分離、上唇3裂片、裂片三角形。雄蕊4枚、花藥兩室合流,花絲拱形,帶有附加物;花柱扁平,柱頭雙叉。
仙草的成分
根據專家就仙草根莖葉三部進行成份分析指出,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無氮物含量均以葉部的含量最高。而研究仙草的品種與植期對產量及主要成份含量的影響,結果認為四個品系間之可溶性無氮物含量差異不大。
另外苗栗縣三義地區所產仙草之根莖葉一般成份及各部位之多糖膠質抽出物之主要成份,指出莖與 根之多糖膠質抽出物之全糖量均較葉來的高,但經凝膠試驗的結果,發現只有葉部份的多糖膠質抽出物可以形成凝膠,而根與莖之膠質根本無法形成凝膠,又比較苗 栗縣三義與台南縣白河地區所產仙草之品質,認為兩地所產仙草之根莖葉重量比及其不同部位多糖膠質抽出物含量均有所不同,且凝膠強度亦不同。又由葉部所萃取出的溶液,在0.8%時的膠質可製成的凝膠強度與1.5%全草膠質強度相等。也有研究指出不同產地的仙草,其凝膠物含量不同,且其製凍率亦不同。
仙草的功效
仙草除食用外,在本草記載中也具有療效,例如在昭人出版社(1981)闡述本草中仙草的性味及功效 整理如下:仙草之性味本草求原:『澀甘、寒』:廣州常用中藥手冊:『甘、淡、涼』。而有關仙草的功效:本草求原:『清暑熱、解臟腑解熱毒。治酒風。』;中 國藥植圖鑑:『為清涼解渴除暑劑。全草煎服治糖尿病。』;廣東中藥:『治濕火骨痛』:廣州常用中藥手冊:『清熱解毒。中暑、感冒、高血壓、肌肉及關節疼 痛。』;中藥大辭典綜合以上認為:『仙草具有清熱、解暑、除熱毒之功。治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及關節疼痛』;又另敘:『仙人凍,一名涼粉草,全草治花 柳入骨。』;又在福建藥物志:『仙草及敗醬草各30公克,水煎服,治痢疾。』。仙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致突變的作用。根據高雄醫學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的 研究,發現仙草的抽出及萃取物對各種抗突變測試具有良好的功效。
仙草生長的步驟
仙草乾 → 洗淨 → 萃取 → 過濾 → 冷凍
(1) 乾燥仙草搬運及儲存:此階段應防止仙草乾受潮生霉,以確保品質,該仙草必須保存一年以上才可使用。
(2) 仙草乾洗淨:取適量仙草乾秤重,並置於清洗水槽中洗淨,清洗時間越短越好,以免膠質流失。
(3) 萃取:將洗淨仙草乾置入二只萃取槽內,加入適量之水,以瓦斯加熱至120度C煮沸萃取,以目前製程而言,加熱至沸騰約需四十分鐘,沸騰後之熬煮時間約為十二小時。
(4) 仙草萃取液之過濾:以萃取槽底部之過濾及管路上篩式過濾器濾除仙草萃取液中之枝葉、殘渣,過濾後再以幫浦將汁液輸送至保存桶保存。
(5) 急速冷凍:將同批次產製之仙草濃縮液混合,迅速將仙草急速冷凍,此做法才能確保該仙草的新鮮。